
1909年(宣统元年),授予钦差大臣,调任东北三省总督。东三省自日俄战征结束,俄占北边,日踞南境,局势一天天危急。锡良到任后,即上疏陈说道:“东三省逼近京畿,关系大局。辽东租借条约,十三年即满期,请朝廷主持,上下一心,以天下的财力全力以赴,以赎回辽东半岛,归还大清王朝,否则枝枝节节为之,恐怕没有什么效果。”奏折到了朝廷,皇帝不去理会。锡良又以东三省由两邻国分别占据,不修大支干路,不足以贯串脉络,因而打算修锦州至瑷珲铁路。想到须横贯南满、东清,必非日、俄所愿,尤其是不借助强国外款,不能平衡各方势力而实现我们的计划。正赶上美国财团代表游历来奉,遂与密订借款包修草约。三日议定,迅速奏请降旨速正式签定条约,即使日、俄再争,已落在后面了。但是各部商议受阻,加上机要之事不再保密,事情最终无果而终。等到日俄协约,东北之事更加危急。锡良认为救亡兴政,没钱什么事都很难办,再请向商贾借款2000万两,以千万设立银行;其余,一半用来移民兴垦,一半用来开矿筑路。皇帝仍不醒悟。锡良考虑到东三省危急的情形,朝廷还未深入了解,于是请求入觐面陈。
当时醇亲王监国摄攻,筹备改制立宪,朝廷正商议加强中央集权。锡良先是上奏请求实行宪法,逐一陈说道:“立宪精神,在于无论贵贱上下必须全部受治于法律,先要去除其自私自利之心。若敷衍掊克,似是而非,财力凋敝,人心涣漓,九年立宪,最终恐怕成为波斯的延续。”又认为近年重臣亲贵出洋考察,只是表面敷衍了解,被外国人轻视,上奏请求停止派出官员考察,并谨慎选择亲贵实行留学。再上疏劝谏中央集权,认为:“朝廷分别把权力交给督抚,就像督抚分别把权力交给州县,没有州县则督抚不能治理一省。如必欲以数部臣之心思才力,统治二十二行省,则疆吏都成为多余,风气所趋,军民解体。假设有什么大的变故,中央既耳目不及,外省则呼应不灵,实在会造成大的祸患呀。”都没被答复。到了这个时候,他入京面陈监国,话语更加切直,但还是像以前一样没人明白。向皇帝请示,又没有答应。
朝鲜被日本吞并后,锡良认为局势危急,欲稳固民心,必先让老百姓富裕起来,应当以防匪为名,设立清乡局,筹备预备巡警,以兵法管理,实际上就是民兵。东北人虑患思痛,争先应募,满一年即招募了数万人,全省皆兵。没有多久,边防鼠疫大作,鼠疫起于俄境,沿东清铁路,到处传染,没过10天,蔓延了奉、吉、黑三省。俄、日群思干涉,锡良认为防疫纯属内政,严起防治,三月而鼠疫消失。11国医士来东北考察,在省署开万国鼠疫研究会,锡良主持会议,人们都站起来赞颂他。
锡良督办东北,严肃吏治,整肃军制,清理财政,整顿监务,筹办八旗的生活用度,很有成绩。只是目睹内忧外患日危一日,想到自己为东北尽心谋划,既大多没有如愿,而朝政一天天败坏,民心日去,又无以挽救,多次称病乞求罢官。1911年 (宣统三年),才允许他解任调理。
武昌起义,皇帝召他入觐,朝廷本来商议让锡良赴山、陕督师,并请独自统领一军卫京畿。但是有人忌恨他,就改任授热河都统,极力让他赶快赴任。逊位诏下,因病势难支,请求罢官,皇帝答应了他。卧病六年,坚持拒绝用药,66岁病故,谥号文诚。
本文摘自《察哈尔史》